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重发此文。原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0 年/9 月/29 日/第019 理论版。当时我担任负责工行国际化建设的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
 
工行墨西哥机构获批,在4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营性机构。(http://stock.hexun.com/2014-11-11/170282522.html。)
 
 
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具有战略意义
 
 温信祥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但就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相对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整体实力以及客户需求,中资银行在境外机构资产和利润贡献度、经营网络和服务渠道覆盖面、业务和产品丰富程度、客户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资银行经营实力和世界排名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面临加快推进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需要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金融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成为已经完成股改上市的中资银行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打造中国的跨国银行应成为我国金融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际化程度低,制约着大部分中资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对于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中资银行来说,不断提高国外业务占比和盈利贡献,可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点,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分散经营风险。对于已经成功实现股改上市,按照资本、市值和盈利已经成长为世界性大银行的中资银行来说,能否成功实现国际化将是检验其能否真正成为国际一流银行的核心标准。
       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看,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有利于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
有利于抓住国际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截至2009 年末,我国共设立了14000 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存量约为2200 亿美元,总资产超过1 万亿美元。我国企业正在从采购、销售全球化发展到投资、生产全球化,银行服务需求随之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据测算,未来几年“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中,仅能源、铁路、矿产、装备制造、工程五大重点行业企业的境外融资需求就将达到1500 亿美元。此外,我国要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也需要中资银行积极开展相关跨境金融服务,如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等。
      从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的角度看,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监管、国际金融机构等方面的改革。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国际性的本国银行参与。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很多问题,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就为我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离不开本国银行国际化的支撑。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国际金融新格局的形成是各国磋商和博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蕴含着对既有利益的让渡与资源的再分配。银行的国际化活动将丰富和发展民间金融外交的理论和实践,成为国家金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本国银行与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外国监管当局、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积极表达我国的利益诉求,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建立过程中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话题:



0

推荐

温信祥

温信祥

1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历任某大型银行东京分行行长(日本总代表)、总行国际业务部(境外机构管理部)副总经理、战投部副总经理、股改办副主任、财务处长,兼任总行信贷审查委员会委员、工银中东董事、工银莫斯科董事。 出版专著《日本农村金融及其启示》和《银行资本监管研究:银行行为、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合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道路》,合作译著《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组织编写《商业银行国际化:体制与环境》等。 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银行、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等。

文章
  • 文章归档
2014年 12篇